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地方特产 > 正文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2-11-14 能源信息网 【 字体: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原标题:中国工业经济继续复苏

055-79000今天发布。

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对国内外经济的诸多不利影响,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回升。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工业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9.3、104.9、103.4、102.4,下滑速度逐季放缓。第四季度景气指数虽有所回落,但比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高3.2点。

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工业稳定增长。

中国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多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业链供给不畅等问题。加大力度保障供应和价格稳定,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振兴,工业经济稳定回升。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全年GDP增速1.5个百分点。受同比基数上升影响,工业景气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持续从高位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景气水平。2021年第四季度,构成中国经贸产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产销量、出口、效益、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就业同比有所下降。

经济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1个行业景气指数上升,1个持平,9个下降。从高新技术产业来看,国内疫情分散、动态清除,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国内外对医疗用品和疫苗的需求不减反增。原料药行业和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较快,医药行业处于较高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因基数上升而从高位回落。第四季度,仲景药业景气指数为104.6,较上季度下降1.1点,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高6.1点。中国加快了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和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IT设备制造业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受同比基数上升影响,中京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为100.1,较上季度下降1.2点,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高0.9点。

从汽车、服装等消费行业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稳步增长,一系列稳定和巩固传统消费、刺激和释放新消费的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增强了消费意愿。随着汽车行业芯片供应紧张状况的缓解,产销形势有所好转。受供给侧约束和同比基数上升影响,第四季度中经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99.8,较上季度回落0.6点,但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1.8点。在国内需求回暖、出口订单回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服装行业呈现稳步回升态势。虽然行业景气指数因同比基数上升而有所回落,但回落速度逐渐放缓。第四季度,中经服装行业景气指数为99.4,较上季度小幅回落0.2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回升1.8点。

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来看,随着中国保供应、稳价格政策的实施

从生产看,受同比基数上升影响,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1-9月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从月度变化来看,工业生产月度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上升。10-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5%、3.8%、4.3%。随着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增长逐步加快。

在41个大类行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强了对工业稳定增长的引领作用。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12.9%。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新兴产品和电子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出口需求恢复,企业销售稳步提升。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4%,1-9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9.7%,与1-9月平均增速持平。工业销售增速下降主要与同比基数上升有关。总的来看,工业企业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与工业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有关。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稳步回升,出口继续快速增长。

分行业看,41个主要工业行业营业收入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前期快速上涨的煤炭、原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受此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其他行业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9.0%、12.1%、18.5%和17.4%,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加工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为7.3%,比1-9月加快0.2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向中高端领域加速,带动行业附加值提升,国家医保谈判也加速了药品销量。1-11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达到12.1%。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如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增长相对较快,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纺织行业受节日消费上升、海外订单回流等因素带动,销售形势逐步好转。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与1-9月持平,比1-8月收窄0.3个百分点。

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疫情防控优势带来的供给优势持续显现;加上圣诞节前境外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以及中国稳定外资和外贸的政策措施带来的红利,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总

中国积极应对煤炭、钢铁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通过实施释放产能增加供给、投放储备稳定物价等政策“组合拳”,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第四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5%,持平和下降1.2%;分别增长13.5%、12.9%和10.3%。从构成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由涨转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由温和上涨转为持平。第四季度,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3%、下降0.1%和下降1.6%。

分行业来看,在保供应、稳价格的政策下,煤炭供应增加,社会库存回升,煤炭价格逐步回落。10-12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0.1%、下降4.9%和下降8.3%。随着煤炭价格下降,基建地产等需求端增长减弱,钢铁、有色金属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12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5%、下降4.8%和下降4.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3.6%、下降1.2%和下降1.4%。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先降后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回落,相关化工产品价格也有所回落。10-12月份,石油加工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1.7%和6.3%。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中国电子、汽车行业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0-12月份,汽车制造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0.1%、0.2%和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0.1%、下降0.2%和下降0.3%。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一系列帮助企业脱困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0%,比1-9月份回落6.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8.9%,略高于1-9月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

2021年,41个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8个行业减少,1个行业由盈转亏。其中,价格较高的煤炭、石化、钢铁、有色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仍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增长2.2倍,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3.9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0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0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5倍。上述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在30%以上。医药和it设备制造业营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8.2%和22.5%,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长水平。

第四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7.0%,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在中国经贸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行业中,煤炭、医药等行业销售利润率较高,分别为23.5%和20.2%;化学、石油、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其他行业也超过整体工业水平,分别为9.8%、8.7%和8.6%;服装、钢铁、电力行业销售利润率较低,分别为4.9%、4.5%、3.4%。

政策努力

随着保供稳价、帮助企业脱困等政策的落实,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回落,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工业订货形势有所好转。2021年10-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8.8%、49.4%、49.7%,连续两个月上升。海外需求方面,奥米克隆菌株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中国出口的补缺效应得到加强。11-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8.5%和48.1%,高于8-10月。同时,《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21年四季度)报告》的有效实施将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进一步拓宽了企业投资空间。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5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高新技术行业和民生补仍然是市场投资的热点。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分别增长17.1%和10.7%,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2.2个和5.8个百分点。随着投资信心的恢复,工业投资意愿继续改善。2021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速自8月以来已连续5个月上升。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更愿意投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

虽然工业经济持续复苏,但也应注意到奥米克隆菌株的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复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等国际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影响了世界经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国家央行对货币政策采取紧缩态度,市场担忧情绪上升。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从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严峻的国际环境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在世界上表现突出,为工业企业发挥工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齐全的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面对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经济,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稳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产品供给;加快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生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推动制造业延伸链条、强化链条、补充链条;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该报告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所和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联合编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